一、注重运输、贮存管理。运输、贮存过程中,避免水泥受潮和掺入杂物,导致水泥质量、性能下降,同时注意不要与糖、化肥等有机物质混合在一起,避免引起不良反应;袋装水泥储存高度以不超过20袋为宜,码垛过高,下部水泥由于承受压力过大,容易出现板结。
二、不能混合使用。不同品种、强度等级水泥的质量、性能都存在差异,要分开堆放,单独使用,包括同品种但不同厂家的水泥也不得混合使用。 三、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。要根据施工部位和工程技术要求,合理选择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,避免因水泥选择不当,造成工程质量不达标或成本升高。 四、水泥施工时,要严格控制好所用的砂、石、水等材料质量,尽量选用含泥量少的沙石,所用的水中不得含有机物(糖类、化肥、洗涤用品等),在夏季或冬季配制混凝土时,要注意控制好沙石及水的温度,避免混凝土凝结时间过快或过慢。 五、一般民用建筑,配制混凝土灰砂比——质量比为1:3,同体积比为1:2。重要部位如梁、板、柱、基础工程要按照施工设计规范要求配置,施工时搅拌要均匀,水灰比不能太大,振捣要适度,不能过振、漏振,不能漏浆,要连续浇筑,避免混凝土出现水泥分布不均匀、离析、泌水等现象,使强度降低。 六、做水泥地面、楼面及屋顶平台等部位时,为避免出现起沙、起皮或裂纹,应注意以下环节: 1、打地面要尽量选用P.O42.5水泥,水泥用量要满足要求,用量过少会直接造成水泥地面强度低,表面起砂。如果选用低标号水泥如M32.5水泥,需降低水灰比,延长养护时间。 2、砂子要采用洁净的中砂,使用前要过筛,除去沙中所含泥土等杂质。 3、水灰比不能过大,加水过多,容易造成硬化后的混凝土内部空隙率大,影响地面强度,同时会出现泌水返浆,致使地面干燥后起灰、翻砂。 4、楼顶或屋面施工时,振捣要密实,避免存在蜂窝、孔洞等现象,否则会出现局部渗漏情况。 5、在室内施工使用铁锹进行搅拌的,要加大拌和时间,保证充分搅拌。使用铁锹搅拌要严格控制加水量,切记不可过量,否则极易出现泌水导致砂浆表面起砂、起灰。 6、抹面压光操作很重要,为避免出现“起沙和裂纹”,在混凝土失去塑性前应多次抹面操作,一般应经过2-3次抹面,至表面无泌水为止,抹面时不宜洒干粉。 7、室外地面施工时,在水泥地面进入初凝时最好覆盖草席或塑料膜养护,避免阳光直射和刮风造成表面水分蒸发过快。 8、混凝土终凝后要开始湿养护,养护的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。淋水不能过早、过多,遇到阴雨天要做好防雨,否则会因为表面水灰比过大而造成强度降低、地面起灰、起砂等现象;淋水又不能过晚或养护时间过短,否则水分蒸发过快,表面缺水,水泥水化不充分,同样会影响地面强度。 9、冬季施工时,当气温低于5℃时,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,否则水泥地面很容易因为受冻造成表面强度降低。 七、砌筑墙体或浇注梁、板、柱,要提前将木模板用水浸透或刷防水漆,避免因模板吃水,造成水泥浆体表面失水,水泥水化不完全,强度降低,振捣和抹压时要特别注意边角部位,不要漏振、抹压不实,过振漏浆,以免拆模后出现表面粗糙,边角强度低,掉角等现象。 八、制作陶粒砖应根据设计合理选用水泥,夏季可选用M32.5级水泥,春秋气温较低时可选用P.O42.5水泥,同时要控制好物料及水的温度,并加强保温养护,避免由于气温低,水泥水化速度慢,影响砖体强度增长。 九、应严格控制好炉渣的含煤量,含煤过多会影响水泥强度发挥,致使砖体强度下降,以致拆模后破损造成废品。 十、家庭装修所用水泥不应强度过高,建议使用M32.5水泥,无论早期强度还是后期强度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,使用时选择合适的水泥用量,避免瓷砖表面出现裂纹。
|